立冬,养鹅的农民伯伯,可以安排上了(24节气)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古代将立冬分为三侯:“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立冬之后,水已经能结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野鸡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每个节气都指导着农民农业生产的某个时节,是勤劳的劳动人民长期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也给农业的带来了及时的农时提醒与气候。那么对我们农民来说,立冬后的农事活动要怎样进行呢?

立冬表示冬天到了,气温开始有明显的下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温的同时,降水量也逐渐的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立冬时节正是南方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做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证入库质量。冬小麦播种要抓紧,注意收听气象预报,巧用天时,下雨早播,不如抢晴略为迟播,以保证播种质量力求做到带蘖越冬,防止年内拔节,并尽量扩大冬种面积,减少空闲田。各地要抓好冬种、冬修水利、冬季积肥工作。

华北及黄淮地区要做好冬小麦初冬和越冬期管理。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冬小麦冬水,以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江南及华南地区,及时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对于设施农业,立冬后要及时做好大棚搭建工作。同时,做好大棚蔬菜管理,白天气温高时可在背风口揭膜通气,晚上要注意做好大棚密封工作。

此外,要做好生猪秋季防疫,着重做好补针工作;耕牛加强放牧,吃足草料;在冬季来临之间,开展一次驱虫。放牧时,尽量让山羊吃足草料多长膘;长毛兔秋繁工作,未配种的及时配上种;有养鹅习惯的农户赶紧引进苗鹅饲养,饲养70日龄正赶上春节,可卖上好价钱。